英语启蒙理念

三大误区

“哑巴英语”和“中文思维”

众所周知,“哑巴英语”和“中文思维”是我们传统英语教育的苦果。伴随这个苦果的是我们英语教育的四大陋习:
1. 死背单词、句型和语法。
2. 习惯性的中英文互译思维。
3. 缺乏原汁原味的输入。
4. 输入一点点就开始关注输出。
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哑巴英语”和“中文思维”的根本原因在于辨音能力低下及英文思维的缺乏。由于无法准确辨别英语各个语音之间的差异、语音之间的连读及省略、重音所在的位置等因素,导致无法理解听到的英文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同时由于听不懂,怕说错而不敢开口说英文,因而形成越怕说错,越不敢开口的“哑巴英语”。“中文思维”形成于英语启蒙阶段,一是由于传统英语教育大多是中教,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中文思维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中;二是由于所用教材和阅读素材带有明显的中文思维表达方式。

“浸入式教学”和“动画英语”的包装

市面上所追捧的"浸入式学科英语"源于加拿大的一种浸入式教学模式, 指的是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 境中,第二语言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误区主要存在两 点:
1. 浸入式教学模式本身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它的前提是要有足够 的第二语言环境.但是目前在国内,这种环境是很难营造足够的.仅 靠一周几个小时的英语环境,远远达不到浸入式教学自身的要求.
2. 英语教学对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来说,等同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剖去英语这个外套,说通过学习数学,科学可以把语文学好,这听起来更象一个笑话!

那么,“童话英语”又是怎么一个噱头呢?不可否认,“童话英语”用来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兴趣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对于学好一门语言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我们的孩子都很喜欢看电视上的童话剧,但是中间又有多少是语文优秀的呢?童话剧所携带的知识量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电子互动白板”的滥用

现在的电子化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很多机构选择大量的电子互动白板和游戏软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但是它们所带来的副作用却被我们所忽视,语言首先是人与人的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沟通。过多电子化手段的介入,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百害而无益啊!
很多机构选择电子互动白板作为主要的授课手段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1. 节省教师人力成本,降低对教师的授课要求。
2. 适合大规模推广和商业模式的复制。

启蒙之路

英文语言的学习要分为两个层次:听说和读写。听说能力是可以自然习得的,只要身处在相应的语言环境里;读写能力则是需要教授和训练的,它属于知识层面。而且,听说和读写它们自己也是有先后次序的。只有积累了大量和长时间的英文语音输入,才会开口输出英文;同样,没有大量和丰富的阅读,是不可能具备好的写作能力。

1. 英文听说能力


保证英文环境的纯正,输入原汁原味的英文语音。


如果是英文音视频素材的话,选择比当前英文水平稍高一点的材料。


接受语言学习沉默期的存在,不要有一点输入就着急要输出。

 

2. 英文阅读能力

0~2岁  亲子阅读

利用亲子阅读及儿歌和童谣培养语感,让孩子获取大量的语音和相关图像输入,奠定超强辨音能力的基础。

3~4岁  自主阅读

学习自然拼读(Phonics),掌握单词拼读技巧,并辅以大量的儿童绘本读物来巩固拼读规律,开始具备自主阅读能力。

5~6岁  流利阅读

掌握Phonics拼读技巧,并大量阅读分级读物,成段地掌握句子和情景的对应,开始具备流利阅读的能力。

上学后  理解阅读

大量拼读词汇及大量阅读中情景对应的积累,具备了理解阅读内容的能力,开始培养综合语言能力。

 

 

3. 英文写作能力

培养英文写作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要有大量的阅读基础外,还需要适当的写作技能训练。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趣味入手到规则培养,形成了英文写作的启蒙过程。